尊龙凯时网页版 语文大纲

2016年上海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上)-尊龙凯时网页版

文/网编3

学分网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6年上海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其他最新的资讯,小编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大家,请大家持续关注学分网(http://www.xuefen.com.cn/)。

一、上海高考语文考试性质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科(上海卷)测试是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而 进行的选拔性考试。选拔性考试是高利害考试,考试结果需要具有高信度,考试结果的解释和使用应该具有高效度。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合格的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考试对象是符合2016年上海市高考报名条件的考生。

二、上海高考语文大纲考试目标

本试卷从识记与理解、分析与综合、鉴赏与评价、表达应用等方面测量考生能力。试题分阅读、写作两部分对考生进行测试。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要求,结合现行的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确定以下具体检测目标。

i.识记与理解

i.l识记课文涉及的著名作家、作品,掌握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i.2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i.3理解语法、修辞现象在表达文章内容上的作用。

i.4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i.5理解常见的文言词法和句式。

i.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i.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ii.分析与综合

ii.8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ii.9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ii.10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ii.11分析作者情感和写作意图。

ii.12 概括文章内容和主旨

ii.13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想象和探究。

iii.鉴赏与评价

iii.14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

iii.15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iii.16评价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ⅳ.表达应用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常用的应用文。

ⅳ.17思想内容

ⅳ.17.1准确把握题意。

ⅳ.17 2主旨明确,思想健康,感情真实。

ⅳ.17.3选材恰当,内容充实。

ⅳ.17.4力求有新意。

ⅳ.18结构布局

ⅳ.18.1结构完整,布局合理。

ⅳ.18.2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ⅳ.19语言表达

ⅳ.19.1语言通顺、准确、得体。

ⅳ.19.2合理运用表达方式。

ⅳ.l9.3书写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三、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结构及相关说明

1.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分为试题和答题纸两部分。考生答题必须将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2.试卷测量目标比例

识记与理解约16%,分析与综合约28%,鉴赏与评价约10%,表达应用约46%。

3.试卷结构与分值

试卷分阅读和写作两部分。阅读80分,写作70分,试卷总分为150分。

4.试题难易的比例

试题难易的比例约为1 :2:7。

5.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6.题型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

四、上海高考语文大纲题型示例

题型示例仅用于说明题型和测量目标,不代表正式考试的结构和内容。

阅 读

【例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王维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1.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联 b两联 c三联 d.四联

【正确选项】c

【测量目标】掌握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知识内容】了解相关的文化常识

【例2】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

熊易寒

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太重视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学术规范的逐步建立,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不过大多数综述都是罗列式的,报幕似的把相关研究一个一个列出来,丝毫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之间存在任何内在的关联,甚至也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与作者本人的研究有何相干。这样的综述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称之为伪综述亦不为过。

②阅读国际上的顶级学术刊物,有这么几个发现:

a.书评以外的论文有比较翔实的文献综述;

b.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是由该领域的一流学者撰写的;

c.对相关著作的征引采取间接引用的形式,很少直接引用。这与国内的情形很不一样,值得我们思考。

③为什么必须有文献综述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其实就是一幅学术谱系图。写文献综述不仅是为了陈述以往的相关研究,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对前辈、同行或知识产权的尊重,更是为了认祖归宗,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定位。有时候只有把一篇文献放到学术史的脉络中去,放到学术传统中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文本:作者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他的问题是什么他试图与谁对话我们在开始一项研究时也同样要有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不能自说自话。对话的前提自然是倾听,如果连别人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对话正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才需要与对方进行讨论,否则便无话可说。通过综述的写作,我们就会知道:别人贡献了什么我打算或者能够贡献什么我是否在重复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文献综述首先是为了尊重并真正进入一个学术传统,其次才是利他主义功能——为他人提供文献检索的路线图。

④为什么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多由大家执笔这类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首先,必须熟悉该领域的重要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要做到这一点,非有积年之功不可。其次,面对汗牛充栋的文献,必须具备高超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从宏观上把握总的研究状况,否则就不是你在驾驭文献,而是文献在驾驭你。我们(特别是初学者)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常常淹没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之中,茫然不知所措,有时甚至感觉被人牵着鼻子走,面对不同观点的学术论争,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免犯糊涂,此乃段位不够所致。最后,这类文献综述往往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前瞻性,除了要总结现有研究,还需要高屋建瓴,指出现状的不足及其根源所在,为这一领域甚至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如此看来,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由德高望重、造诣深厚的学术权威撰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⑤为什么要尽可能间接引用间接引用就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引文的核心观点。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重新表述需要我们先将对方的观点吃透,然后围绕自己的核心问题和行文思路,重新加以组织,这样可以使论述更加紧凑有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找出不同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它们的分歧是什么,共识是什么,然后将众多的观点进行整合、归类。二是间接引用突破了原文的限制,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有效节省篇幅。

⑥规范的文献综述,要求学者有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也需要学术刊物的大力倡导和支持。因为有了文献综述,论文的篇幅势必扩大,有限的版面会更加紧张,但论文质量将更有保障。因版面限制而砍去综述,实在是削足适履的不智之举。

⑦认真对待文献综述,对于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仅仅把文献综述看作论文写作的一个步骤、程序,或者是有关方面的一个规定,更应该看到,这是知识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在重复别人,它是在说出自己。这不仅是一个合法性问题,也是一个有效性问题。可以说,扎实的文献综述是一篇论文成功的一半。

1.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②段空格处的一项是( )。

a通常 大多 都 b.大多 通常 都 c都 通常 大多 d通常 都 大多

【正确选项】c

【测量目标】理解语法、修辞现象在表达文章内容上的作用

【知识内容】随文学习适度、有用的语言知识

2.第③段加点词“倾听”在文中的意思是

【参考答案】认真阅读

【测量目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知识内容】理解词句的含义

3.简析第⑥段的作用。

【参考答案】第⑥段强调学术刊物对文献综述的倡导与支持的重要性:是对核心观点的补充,使论述更全面。

【测量目标】分析段在文中的作用

【知识内容】理解词句内在联系

4.作者认为优秀的文献综述具有哪些价值

【参考答案】优秀的文献综述提供了该领域的学术谱系图,为该领域甚至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是提高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的保障。

【测量目标】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知识内容】准确概括文章所表现的事物特征

【例3】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①近年来,艺术史研究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对艺术品的理解和研究,不能局限于图像、风格等艺术范围之内,还应拓展到作品的物质性特征和存在方式。如果对中国传统的卷轴这一装裱方式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这种物质性特征常常是文化精神的某种映射。

②把卷轴和西方油画的装饰形式进行比较,两者的不同显而易见。油画完成后被嵌入硬质的四边画框,意味着一种强制性的展开..,体现出对静态的空间的占有意识。而中国书画所采用的卷轴形制,则自然引出一个敛合的结果。敛合意味着对空间尽可能的放弃,却隐含了时间性的要求。

③卷轴提供的形制,保障了舒卷的权力和自由,而在长幅横式的卷轴作品中,舒卷过程本身就是观看活动的一个介入因素:它拒绝对全幅作即时性的呈现,而对观看范围进行必要的控制,使观看成为一个历时性的过程。具体而言,这类作品展示时,作品左侧部分随着观看的进行被陆续打开,与此同时,右侧部分则被不断收起,观看者视野所及,就是舒和卷所呈现的自然范围(约为一个手臂的长度)。这种观看方式,要求作品在展示过程中体现出段落感,以使观看者视野中的图像保持一个相对完整而又不完全重复的空间,这样的段落空间是逐步呈现和不断变换的,因而是由时间统领和支配之下的空间。这是此类卷轴作品与静态展示的油画作品的重要差别。

④考察卷轴的敛合形制,我们会进一步联想到收藏的行为,因为敛合也正是收藏的一个基本动作。卷轴所支持的敛合形制,可使作品避免因长期暴露在空气和光线中而受到损伤,也暗示了对作品时间性要求的尽力满足。

⑤敛合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它还可能是对观看者进行挑选的一种方式。卷轴的形制所隐含的既不是无条件的展示,也不是全然不允许观看,它暗示着古代士大夫艺术活动中那种限制性的观赏。更起粉墙高百尺,莫令门外俗人看,宋人孙少述这两句诗对理解这个问题或许有点帮助。该诗的题目是栽竹,考虑到竹子清幽绝俗的文化品性极其与文人墨客的精神关联,我们完全可以把这样的诗句看作古人艺术观念的隐喻。粉墙象征着艺术家及收藏者与世俗阶层的趣味隔阂,他们通过粉墙圈筑出自己的庭院,就等于塑造了趣味的共同体,正如布迪厄所说:趣味是分等级的,它会区分出不同的级别群体。被分成不同等级的社会主体,通过自身制造的区阂,会在美与丑、杰出与庸俗之间区分自己。

⑥既然这样的粉墙是由栽竹人有意构筑起来的,墙内的景观也就成了一种阶层身份的表征。当作品舒展开来的时候,它面对的不可能是公众,相反,其展示常常带有私密的色彩。通过大量的古代文献和图像资料可以知道,艺术品的展示通常是在一个称作雅集的小型私人聚会中进行,被邀请的观看者则一般是文人名士。而将一件艺术品长时间地臵于众目睽睽之下,不仅不是慷慨之举,反倒可能被视为不谙风雅的行为。

(选自姜勇《舒卷的粉墙》,有删改)

1.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画线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油画的装饰方式体现对静态空间占有的内容,引出下文关于卷轴所隐含的时间性要求的阐释。

【测量目标】分析句在文中的作用

【知识内容】理解词句内在联系

2.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卷轴的形制使观看长幅横式卷轴作品成为历时性过程。

【测量目标】概括文章内容

【知识内容】正确理解现代文化作品的内容

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④段横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在这样的意义上 ②收藏的行为是使所藏之物尽可能地延伸到未来 ③“藏”是中国人处理既往事物的一种态度和方式 ④把未来变为它曾经存在的“过去” ⑤要求所藏之物具有物质和精神价值上双重的持久性

a②,④,①,③,⑤. b⑧,②,④,①,⑤。 c③,⑤,②,①,④. d②,①,⑤,③,④。

【正确选项】b

【测量目标】理解语法现象在表达文章内容上的作用

【知识内容】随文学习适度、有用的语言知识

4.本文研究的视角新颖,阐述的方法多样,请结合文章对这两点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本文通过研究卷轴的物质性特征来揭示其蕴含的文化精神,与局限于图像、风格等艺术范围之内的研究不同,研究的视角新颖。文章从一般的卷轴作品谈起,转入对长幅横式这一类卷轴作品的分析,并对观看过程作具体介绍,还通过比较卷轴与西方油画的装饰方式、以孙少述的诗句作类比、引用布迪厄的话等多种方法来阐述作者的看法。

【测量目标】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知识内容】能正确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

【例4】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地图与理论模型

①工程师在设计汽车时会按比例制作汽车模型,这种实物模型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汽车的构造,而且可以让一些实验更加便捷。举办一场宴会前,我们会思考应该邀请谁参加、需要准备哪些食物等,这时我们其实也构建了一个模型。这种模型与汽车模型不同,它不是一种实物,而是一种理论。科学家的工作与此相似,也是构建某种理论模型,只是这类模型的特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②地图也是一种模型。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有助于我们了解理论模型的特点。我们先来做一个练习。请看一张某大学校园的局部地图:

③这张地图的右边画有一个箭头。请问:箭头指示的东西是什么

④人们通常会回答:箭头指示的是一幢建筑。如果我说这答案不仅是错的,而且根本不着边,你会怎样想你肯定会怀疑这是个把戏。没错,你的怀疑是正确的,但这个把戏的背后却是最为核心的问题。

⑤正确的答案是,箭头指示的是一个矩形图框。这就是真正为箭头所指的东西。人们会回答箭头指向了一幢建筑物,是因为根据地图和与之对应的实际环境,矩形图框显然表示一幢建筑物。但建筑物只是矩形图框所表示的物体,而不是矩形图框本身。

⑥这个练习的目的是指出地图与其所表示的对象不是一码事。当然,这只是一个把戏,生活中没有人会混淆地图上的一个矩形图框和现实中的一幢建筑。毕竟..,你可以将一张街道地图折起来放进你的口袋,却不可能把一个街道折起来放进口袋。而理论模型与客观对象间的差别却容易被人忽略,这需要我们格外注意。

⑦我们都知道地图和它所表示的对象是不同的,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重要的联系。那么,地图是如何与一个特定空间发生联系的呢

⑧第一,地图与它所表示的对象在结构上具有特定相似性。就地图而言,结构的特定相似性是空间上的。例如,地图中的线条的空间关系,与地图所表示的街道的空间关系相对应。

⑨第二,我们拥有一套社会约定来绘制和阅读地图。没有这些约定,地图只是绘有不同线条的纸。这套约定十分浅显,并为人们熟知,所以大多数人在看地图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使用了这些约定。

⑩理论模型也离不开约定,只是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没有几个人知道用来解释宇宙大爆炸这一理论模型的约定。人们需要了解更多的学科专业知识,才能绘制和阅读理论模型。

通过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我们还发现了值得进一步追问的有趣的问题:存在完美的地图吗答案依赖于什么是完美的地图。如果完美的地图是指对一个地方的所有特征进行完整、精确表征的地图,那么,这样的地图几乎不可能存在。

表征所有的特征意味着不仅要表示出所有的街道、建筑的地点,而且还要表示出建筑的高度、新旧程度,甚至还要表示出全部的植物、被丢弃的自行车等等。所以,地图不那么完美的一个方面,在于它的不完整性:地图只是有选择地表示某些特征,如建筑的空间位臵,而忽略其他特征,如建筑的高度、新旧程度等。另外,地图表示出来的特征有多精确例如,上海地图能精确表示出东方明珠塔和虹桥机场之间的距离吗它精确到千米、米、厘米了吗显然,没有一张地图能做到完全的精确。

地图的上述特点,理论模型也同样具有。不妨说,理论模型就是科学家为我们理解世界而绘制的地图

1. 作为说明文,本文的语言除严谨准确外还有其他特点,请举例分析。(3分)

【参考答案】本文语言还具有平易近人的特点,如文中多次使用设问,使用“我们”“你”等人称代词,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

【测量目标】分析文章写作特点

【知识内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2.综览全文,概括理论模型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从文中看,理论模型的特点有:

一、理论模型不同于其表示的对象,但两者易于混淆;

二、理论模型与其表示的对象之间具有结构上的特定相似性;

三、理论模型需要一套基于专业知识的约定来构建和解释;四、理论模型是不完美的,主要体现在不完整、不精确两方面。

【测量目标】概括文章内容

【知识内容】概括文章内容

【例5】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又见鹭鸶 陈忠实

①那是春天的一个惯常的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散步。绕过一道河石垒堆的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便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哦!鹭鸶又飞回来了!

②在顺流而下大约30米处,河水从那儿朝南拐了个大弯儿,弯儿拐得不急不直随心所欲,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移步悠然雅然;一会儿此前彼后,此左彼右,一会儿又此后彼前,此右彼左;断定是一对儿没有雄尊雌卑或阴盛阳衰的纯粹感情维系的平等夫妻……

③于是,小河的这一片便呈现出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风景,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着在河滩里蜿蜒流淌,两个穿着艳丽的女子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三头紫红毛色的牛和一头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放牛娃三对角坐在草地上玩扑克,蓝天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煌……这些平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双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

④不见鹭鸶,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经妄想把一只鸽哨儿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在稻田里插秧或是给稻畦里放水,鹭鸶又在稻田圪梁上悠然踱步,丝毫也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锨……难以泯灭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⑤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离去突然绝迹的因由,也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也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也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也许是沿河两岸频频敲打的锣鼓和震天撼地的炮铳,使这喜欢悠闲的生灵心惊肉跳恐惧不安拂尾而去也许是那些隐蔽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双方中的雌的或雄的,剩下的一个悲怆遁逃

⑥又见鹭鸶!又见鹭鸶!

⑦落日已尽红霞隐退暮霭渐合。两只鹭鸶悠然腾起,翩然闪动着洁白的翅膀逐渐升高,没有顺河而下也没见逆流而上,偏是掠过小河朝北岸树木葱茏的村庄飞去了。鹭鸶和人类同居一处无疑是一种天然和谐,是鸟类对人类善良天性的信赖和依傍。这两只鹭鸶飞到北岸的哪个村庄里去了呢在谁家门前或屋后的树上筑巢育雏呢谁家有幸得此可贵的信赖情愫呢

⑧我便天天傍晚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明白自己实际是在重演那个可笑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鹭鸶的倩影太富于诱惑了。那姿容端庄的是一种仙骨神韵,一种优雅一种大度一种自然;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儿,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婪相。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早已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一见便不能抑止和罢休。我随之改变守候而为寻找,隔天沿着河流朝下,隔天又逆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

⑨我又决定改变寻找的时间,在晨曦中沿着河水朝上走。大约走出五华里路程,河川骤然开阔起来,河对岸有一大片齐肩高的芦苇,临着流水的芦苇幼林边,那两只鹭鸶正在悠然漫步,刚出山顶的霞光把白色的羽毛染成霓虹。

⑩哦!鹭鸶还在这小河川道里。

11哦!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12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那一对圣物,心头便涌出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简析第④段中画线词“扑飞”的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扑飞”一词充满动感,准确地写出了记忆中的鹭鸶生动、鲜活的形象;把记忆中的鹭鸶和眼前的鹭鸶联系起来,虚实结合,极具感染力。

【测量目标】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知识内容】领会语言表现力

2.第⑥段“又见鹭鸶!又见鹭鸶!”在文中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运用反复的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阔别多年又见鹭鸶的惊喜;从回忆回到现实景色,承上启下;照应题目。

【测量目标】分析段在文中的作用

【知识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3.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阔别多年又见鹭鸶,作者惊叹不已,不禁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b不见鹭鸶二三十年,作者深深留恋,却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 c鹭鸶朝北岸村庄飞去,作者苦苦守候,盼望鹭鸶倩影再次出现。 d沿着河流上下寻觅鹭鸶,作者忐忑不安地想要知道鹭鸶的归宿。 e重见鹭鸶,作者欣喜地感到,鸟类与人类的和谐可以重新建立。 f悄然而坐,隔水远眺鹭鸶,作者思绪起伏,更崇拜这一对圣物。

【正确选项】df

【测量目标】分析作者情感

【知识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脉络

4.联系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蒹葭》诗句的好处。

【参考答案】引用《诗经》名句呼应了作者寻觅鹭鸶的过程;寄托了作者人鸟同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抒情韵味。

【测量目标】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

【知识内容】体验并赏析作品内容和表现形式

【例6】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惠特曼访问记①

埃德蒙〃戈斯

①在早年和中年的岁月里,惠特曼默默无闻,门前冷落。年老以后,倒是有些朝拜者相当频繁地带着香袋和手杖,设法前来表示崇拜。有关他在这些场合的仪表谈吐的几种报道已经发表过了,如果我再来添上一篇,我的理由想必是,下面记叙的这次访问不是抱着礼俗性的态度进行的。据我所知,其他一切采访惠特曼的报道都出自追随者的手笔,他们纷纷怀着敬仰和倾倒的态度来到圣地,而我的这篇献辞——只能是献辞——是格外真诚的。

②1884年的冬天,我在波士顿,意外接到惠特曼寄来的一封便笺,要我在离开美国之前去见他一面。我最初的反应是谢绝他的邀请,但出于好奇心和礼貌,就回信说我会去。我提到以上这些,只是想突出这位老人特有的魔力,那不是对于一个追随者,而是对于一个倔强固执的无信仰者的魔力。

③1885年1月3日清晨我渡过了宽阔的特拉华河,在一个简陋而看上去无人落户的村庄,我被送上了岸,那种阴森可怕是只有隆冬季节的美国小镇才会显现出来的典型丑陋。无人可以问路,正打算回去时,我发现自己就在米克尔大街328号的门口,一块小铜牌上刻着沃〃惠特曼,我敲着这个冷清的二层楼经济公寓的大门,一个神色忧愁的女人开了门;还没等我开口,只见一个高大的身影正摇摇晃晃地走下楼来,随之传来欢快的声音:是我的朋友吗一下子,我也不知是由于什么磁性般的魅力,所有拘泥小节的文人矜持都荡然消失了,只有一种心满意足的感觉。

推荐阅读:


2016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备考方法

最近更新
网站地图